|
物联网产品售后服务。 |
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发展岗位) |
熟悉底层开发,能够运用单片机开发语言进行设计和开发 |
硬件识读和编程能力; 硬件设计和单片机开发语言开发;编写相关数据文档和项目文档; 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上位机开发工程师(发展岗位) |
通过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借助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利用应用控件进行设备的控制 |
硬件识读和编程能力; 分布式系统安装、配置、应用与维护能力;编写相关数据文档和项目文档; 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应用运维管理岗(升迁岗位) |
物联网系统设计、规划能力 |
相关网络的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分布式系统安装、配置、应用与维护能力;项目设计和管理能力; 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物联网架构工程师(升迁岗位) |
软件产品需求分析及可行性分析、相关设计文档的编写;构建、设 计、实现产品系统的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架 构;进行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流程与架构的控制及管理。 |
编程能力; 分布式系统安装、配置、应用与维护能力;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物联网项目经理(升迁岗位) |
物联网项目的需求分析;硬件选型; 软件设计;运维管理。 |
编程能力; 分布式系统安装、配置、应用与维护能力;项目设计和管理能力; 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六、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承“明德,崇技,笃行,砺志”校训,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具备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测试、维护、管理和服务、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的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人员、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经过3-5年的发展,能够胜任应用运维管理岗、物联网架构工程师和物联网项目工程师等岗位,充分体现绿色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特色。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守时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市场洞察力;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设备安全等相关知识;
(3)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传感器、自动识别技术、感知节点等感知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5)掌握单片机、嵌入式技术相关知识;
(6)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知识;
(7)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工作原理和设备选型方法;
(8)掌握物联网运营平台应用与基础管理知识;
(9)掌握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
(10)掌握物联网IOT平台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1)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
(12)了解物联网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13)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物联网等现代信息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够熟练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汇报;
(5)有效应用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自我管理与沟通合作;
(6)具有快速学习、持续自我学习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英语文献阅读能力;
(8)能有效开展物联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
(9)具有项目管理的工程实践能力;
(10)掌握数据库原理和SQL语言,具备数据库设计、查询编写和优化能力;
(11)具有物联网网络规划、调试和维护能力;
(12)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界面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的能力;
(13)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的基本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14)具备物联网运营平台应用与管理的能力;
(15)具备物联网平台信息安全应用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与对应能力架构
课程体系与对应能力架构一览表如下:
表3 课程体系与对应能力架构一览表
能力架构 |
支撑能力的课程体系 |
大类 |
细分 |
通用能力 |
道德素质提升与政治鉴别能力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应用文写作、普通话、实用英语 |
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 |
体育与健康、体育俱乐部、军事技能、军事理论、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安全知识教育、管理学基础 |
综合素养提升能力 |
大学生礼仪修养、大学生传统文化修养、大学生劳动教育、大学生艺术修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大学生科技素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
信息手段运用能力 |
信息技术 |
|
创新创业能力 |
创新思维与训练、创新创业基础 |
|
学习能力 |
所有课程 |
表13 课时与学分分配表
学习领域 |
课程门数 |
课时分配 |
学分分配 |
备注 |
理论课时 |
实践课时 |
总课时 |
占总课时比例(%)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
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
21 |
360 |
480 |
840 |
30.19% |
45 |
28.48% |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 |
8 |
252 |
254 |
506 |
18.19% |
34 |
20.25% |
专业核心课程 |
6 |
190 |
190 |
380 |
13.66% |
24 |
15.19% |
拓展(选 修)课程 |
公共拓展 (选修)课 程 |
5 |
32 |
16 |
48 |
1.73% |
3 |
1.89% |
专业拓展 (选修)课 程 |
8 |
120 |
120 |
240 |
9% |
15 |
9.49% |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
3 |
|
768 |
768 |
27.61% |
32 |
20.25% |
入学教育 |
|
|
|
|
|
1 |
0.63% |
金钥匙培育工程 |
|
|
|
|
|
2 |
1.26% |
通用资格证 |
|
|
|
|
|
2 |
1.26% |
职业技能等级证 |
|
|
|
|
|
2 |
1.26% |
总计 |
51 |
954 |
1828 |
2782 |
100% |
158 |
100% |
备注:公共基础课840学时,占总学时比例30.19%;选修课288学时,占总学时比例10.35%;实践性教学1828学时,占总学时比例65.71%。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组建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应配备2名专业带头人、
5名以上专任专业核心课骨干教师,3名以上企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一览表如下:
表14 师资队伍结构一览表
专兼职比 |
2:1 |
生师比 |
18:1 |
双师比 |
100% |
职称结构 |
助教及同等职称 |
讲师及同等职称 |
副教授及同等职称 |
教授及同等职称 |
1 |
4 |
4 |
1 |
学历结构 |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
3 |
7 |
|
|
职业资格证书 |
无 |
初级 |
中级 |
高级 |
|
1 |
4 |
5 |
年龄结构 |
30岁以下 |
31-40岁 |
41-50岁 |
51-60岁 |
1 |
5 |
4 |
|
将努力从专兼职比、双师比、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构建一支职称、年龄、专兼职结构更为合理,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提升学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形成学历(学位)层次较高、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阵容强大的学术梯队,确保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
2.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必须具有双师素质,必须能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育和指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能够把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主持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标准的修订、审定与实施,负责本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技能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工作,分别配置1名专业带头人,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其基本要求如下:
(1)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硕士研究生学历,能够承担2门及以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
(2)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师德水平,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具有较强的专业发展把控能力,能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动态和趋势;
(3)专业带头人应能够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把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方向;
(4)专业带头人应具有5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企业和学校人脉资源,能带领团队完成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能按照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合理确定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
(5)专业带头人应能在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应能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引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科研的新发展,在河南区域乃至全国区域,或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6)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认识水平,熟悉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等课程开发流程与开发方法,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7)专业带头人应具有扎实的课程建设能力,具有较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等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能够根据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
(8)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强的科研服务能力:在科研开发、技术应用服务等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9)专业带头人至少每年参加两次及两次以上的进修培训或学习交流,积极主动与其他兄弟院校专业带头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虚心学习兄弟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大赛、专业招生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将培训学习成果在本教研室和进行汇报交流。
3.专任教师
(1)专任教师应双师素质占比在85%以上,并应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比例;所有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中级以上证书,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新进教师要求具有硕士学位,并要求在两年内拥有讲师职称;能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2)专任教师应具有爱岗敬业和工匠精神,并在专业上不断创新、勇于进取,具有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3)专任教师应至少精通一门专业课程教学,能够胜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
(4)专任教师应具有授课计划编制能力和课程整体设计等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项目驱动法、情景教学方法等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5)专任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和实施线上线下教学,具有参加省级教学竞赛或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的能力,教学中能融入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项目,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奋斗目标;
(6)专任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熟悉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岗位任职的职业技能要求,应坚持参加企业实践,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能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7)专任教师应坚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于90课时,为教师跟进学术前沿、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提供保障。每位专任教师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进修培训或学习交流,应积极主动与其他兄弟院校教师沟通交流,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虚心学习兄弟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大赛、专业招生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将培训学习成果在本教研室和进行汇报交流。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要求经验丰富,来源与数量稳定。兼职教师需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效果好,兼职教师数量的计算办法为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
兼职教师的要求如下:
(1)兼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能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或具有主管或经理职位,在本专业相关企业或岗位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或管理工作5年以上。
(2)兼职教师必须是IT行业的骨干人员,具有3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物联网工程的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能胜任本专业学生在上述岗位认知学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要求,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项目。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学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
1.专业教室
应配备投影设备、音响设备、教学一体机等数字设备的多媒体教室,配备支撑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必须的专用教室。教室应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像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
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原则,配备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营造与生产工作现场相一致的仿真、模拟及生产性实习实训职业教育环境,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训练中心,实现与企业生产现场无缝对接。校内实训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投影设备、黑(白)板,计算机(1人一台)、路由器、交换机、常用办公软件、讨论工位,还可以选择配备服务器、无线路由器、打印机、相关实训软件等;支持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数据维护与管理》《STM32单片机技术与应用》《C#物联网应用开发》《基于Android的智能应用开发》等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表15 校内实训室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设施设备 |
面积 |
工位 |
主要功能 |
名称 |
数量 |
1 |
信息技术应用实训室 |
服务器 |
1 |
54㎡ |
50 |
承担课程:信息技术应用 主要实训内容:Word、Excel和PPT的制作 |
工作站 |
50 |
投影仪 |
1 |
办公软件 |
50 |
2 |
数据库和软件设计实训室 |
服务器 |
1 |
54㎡ |
50 |
承担课程:C语言、JAVA语言、C#程序设计和基于android的智能应用开 发、仿真信息技术 主要实训内容:程序设计与仿真 |
工作站 |
50 |
投影仪 |
1 |
数据库和软件 |
50 |
3 |
物联网基础实训室 |
服务器 |
1 |
54㎡ |
50 |
承担课程:电工电子技术 主要实训内容: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基础、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制作。 |
工作站 |
50 |
投影仪 |
1 |
电子软件 |
50 |
4 |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训室 |
服务器 |
1 |
54㎡ |
50 |
承担课程:单片机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 主要实训内容: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基础、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制作。 |
工作站 |
50 |
投影仪 |
1 |
IAR软件 |
50 |
5 |
传感网实训室 |
服务器 |
1 |
54㎡ |
50 |
承担课程:STM32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主要实训内容:STM32嵌入式技术与应用、LORA、NB。 |
工作站 |
50 |
投影仪 |
1 |
Keil软件 |
50 |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遴选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仿真、模拟及生产性实习实训校外基地;能够开展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网组网、上位机控制等实训活动,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认知实习、社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需求,匹配工学交替、分段式、学徒制要求;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实习实训基地有资质、诚信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和一定的企业兼职教学师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有安全、有保障。
(2)基地功能
表16 校企主要合作单位一览表
序号 |
合作企业 |
合作内容 |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
订单培养 |
员工培训 |
实训基地 |
课程建设 |
技术服务 |
项目开发 |
1 |
XXX |
√ |
√ |
√ |
√ |
√ |
√ |
|
2 |
XXX |
√ |
|
|
√ |
√ |
√ |
√ |
3 |
XXX |
√ |
√ |
|
√ |
√ |
√ |
|
4 |
XXX |
√ |
|
√ |
√ |
√ |
√ |
|
5 |
XXX |
√ |
√ |
|
√ |
√ |
√ |
√ |
表17 校外实训室配置与要求
硬件开发部 |
单片机开发、传感网开发 |
专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 |
50-150 |
软件开发部 |
上位机开发 |
轮岗实习顶岗实习 |
50-150 |
运营部 |
运营管理 |
50-150 |
(三)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所需的教材、图书文献及数字资源配备等
1.教材选用
(1)优先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全国百强出版社教材、省级优秀教材,教材设计应充分体现项目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教材一般应配套有线上课程资源,方便学生课后线上学习。并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开发新型活页式、手册式教材,教材中文字和符号规范,图表正确、清晰、文图配合恰当。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专家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与实践结合,以满足未来实际工作需要,使教材更贴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和河南经济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2)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能及时跟踪、反应行业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应将营销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项目任务,按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和项目要求组织教材内容。通过实务操作机制,引入必要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强化基本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仅仅限于教材内容,应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河南经济发展需要来增加课外内容。
(3)学校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4)教材的选用既要符合教学标准的规定,又要符合学校专业培养的方向,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选用教材内容既易被学生接受,又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5)教材选用采取动态更新机制,每一年调整一次教材选用,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保证教材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图书文献配备
(1)图书文献配备与人文教育、专业教学相关的纸质图书资料和期刊,定期选购和更新相关图书资料,以满足教师和学生查阅、学习和提高,保证教师与学生顺利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开展备课、学习和实训等教学活动。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物联网应用技术理论、技术、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和开发、营销、信息技术类文献等。
(2)图书文献配备电子图书资料库,满足师生在线搜集查阅学习,具备使用精品资源共享课资源的条件,能满足师生在线学习的需求。
按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图书馆图书文献应该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及教学科研需求,且方面师生查询、借阅。其中同市场专业相关的藏书不少于1500册,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期刊不少于20种。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1)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所有核心课程均建设在线课程资源,配备与课程相关的微课视频、音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
(2)开发和使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动态更新,每年至少更新10%,每三年全部更新一次。我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空间资源课程有单片机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C#程序设计和基于android的智能应用开发等,这些课程资源均可用于日常教学。我校学生还可以在一些商业研究、咨询等机构网站典型的有:艾瑞网(http://www.iresearch.cn/)、阿里学院(http://www.alibado.com/)、哔哩哔哩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等相关研究及咨询调研机构也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与学习的重要资源。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职教云、智慧职教MOOC学院等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要采取课堂“精讲多练+课外实训实践”的形式开展教学,突出实训实践技能,使职业教育特色更加鲜明。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均通过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有理论讲授、课内实训、课外实训(含集中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形式)三种形式构成,将实践教学通过课内外实训完全融入到课程教学,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并专门设置校内外集中实训,从而凸显实践性教学特点,专业课实践教学课时超50%以上。
2.教学方法
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技能抽查内容、以及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以典型工作项目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普及推广的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讲授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3.教学手段
大力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广远程协作、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移动互联通信设备、多媒体、网络、空间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灵活采用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学,积极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学生开发和设计能力的锻炼教育、学生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教育,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五)学习评价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综合素质的评价,突出专业课程与实践岗位对接,建立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的形成性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每门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评定。
(1)各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选择要符合《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
(2)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评价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3)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力图从态度、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价中注重形成过程的考核、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和管理,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团队合作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一般而言,课程考核计分为平时成绩占30%(考勤、作业、单元考试等,含期中测验)、实验实训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30%;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计分为测试成绩占60%、学习过程(实训报告、工作态度、出勤情况)考核占40%(包括实训报告、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占);对于已开设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的面授课程考核计分为线上学习过程40%(含线上学习参与度、在线测试、线上考试)、线下学习过程占30%、终结性考核占30%;对于已开设精品在线课程的网络选修课程考核计分为线上学习参与度50%、线上作业占15%、线上测试占15%、线上课程考试占30%;总课时16课时以下的课程考核计分为学习过程考核占80%(包括课堂表现和考勤)、实践作业考核占20%。(各课程评价方式与标准略有差异,详见各课程标准)
1.形成性考核
在形成性考核中突出多元考核,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
(1)基本学习素养
依据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讨论发言、听课状况)、考勤、作业等情况评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改变学生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搞突击的习惯。
(2)能力训练
由企业教师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小组学生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教师评价由企业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进行,主要对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项目进程的合规性和经济性,提出专业建议,并给出评价结果,占能力训练成绩的60%;小组学生评价即小组学生互评,是指学生分组进行学习与完成学习项目时,学生要同时观察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检查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完成学习性工作项目进程的合规性和经济性,并给出评价结果,占能力训练成绩的20%;学生自评即指学生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检查自己完成学习性工作项目进程的合规性和经济性,并给出评价结果,占能力训练成绩的20%。
2.终结性考核
期末时,由教师根据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职业成长规律,以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完成课程学习项目所应掌握的知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和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覆盖校院两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质量保障体系。
1.学校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
学校通过开展多层次和角度的专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掌握的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技术和管理发展走向及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邀请了企业代表或行业专家参与,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合理采纳其建议,保证所编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跟企业需求。
2.学校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形成“8字螺旋”,小螺旋分析预警,实时调控改进,大螺旋质量提升。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教学巡查、专项检查、学生信息员、听评课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教学组织功能,每学期开展公开示范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通过专业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以及学生技能竞赛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3.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
4.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任课教师根据所承担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充分进行课前学情分析,梳理自身优势、缺点和机遇,认真备课;因材施教后,做好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定期进行每单元的测验与反馈、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研、作业等形式了解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定期进行反思与诊改。
5.专业建设小组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
专业建设小组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专业带头人定期组织教研组成员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针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讨与调整,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效果,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有现代理念,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取得相应学分158分。
3.通过体育达标、心理健康测试。
4.积极参加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素质能力拓展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按照学校制定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进行量化测评,测评成绩在合格以上。
5.学生毕业前需结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认识和体验,提交1件与本专业相关的毕业设计作品,成绩评定合格以上。
6.按专业标准要求完成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实习成绩在合格以上。
十一、附录
附表1:教学进程安排表
附表2:课外综合实践学分认定表
附表3:校内校外课程学分认定表
附表4:教学计划变更审核表
附件5:本方案编制的依据